趙普(北宋宰相)
趙普(922年-992年),字則平,幽州薊人,後徙居洛陽,北宋著名的政治家。 顯德七年(960年)正月,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,以黃袍加於趙匡胤之身,推翻後周,建立宋朝。 乾德二年(964年),任宰相,協助太祖籌劃削奪藩鎮,罷禁軍宿將兵權(杯酒釋兵權) ,實行更戍法,改革官制,制定守邊防遼等許多重大措施。 992年七月因病辭世,追封真定王,賜諡“忠獻”,親撰並書寫八分字神道碑賜之。 咸平元年(998年),追封普為韓王。 次年,又詔普配饗太祖廟。
趙普雖讀書少,但喜《論語》,有“半部《論語》治天下”之說。 對後世很有影響,成為以儒學治國的名言。
另一說法
宋初有長詩一篇,言遁甲術,蓋北宋通人所作。 後經明朝羅通增刪修改,更名《煙波釣叟歌》。 羅通江西吉水人,永樂十年進士,善用兵,宣德、正統、景泰年間,屢破瓦剌,官協贊軍務兼都察院右都御史,太子太保,成化六年卒。 正德間,章貢池紀本理據羅通鼠竄之文,作《煙波釣叟歌句解》,蓋遁甲之人言人殊,歧義叢生,以致貽誤後學,即由此歌及池紀之《句解》而起焉。 託名此歌趙普所作,純屬子虛烏有,趙普讀書不多,焉能作出此歌。 本處《煙波釣叟歌》為通行之池本理版本,即羅通所刪改後,宋時原詩,已渺不可尋。 此《釣叟歌》贅語甚多,多數地方亦極不明確,與六壬《畢法賦》、《太乙淘金歌》相較,孰高孰下,何需多言。
羅通(明朝名將)
羅通(1390—1470年),字學古,江西吉水人,永樂十年(1412年)進士。 正統十四年(1449)奉命鎮守居庸關。 同年十月蒙古族瓦剌部三萬餘人攻圍本關,甚急,羅通身先士卒親冒矢石據城固守,在羅通的指揮下打敗瓦剌,保住居庸關,同時京師得以保全,隨後晉右都御史加太子太保,並得到皇帝的敕獎。 成化六年(1470年)死於家中,皇上賜依禮將羅通祭葬。
《奇門遁甲》的起源: 從黃帝戰蚩尤,九天玄女授《陰符經》
昔黃帝(前2717 – 前2599)戰蚩尤於涿鹿,屢戰不克,禱於太山之阿,祝曰:“聞伏羲治天下無兵,今蚩尤一庶人,生妖氣,久伐無功,戰而不克,吾之過矣。”一日忽見五色彩雲,從天空而下,雲中有玉女持書曰:“奉九天玄女聖命,送《遁甲符經》三卷,此經乃天地禍福,八卦之吉凶,辨風雲之變動,識氣候之成敗,觀日月之盈虧,論陰陽之順逆,曉星辰之休咎,知人情之勝負。此術乃萬變萬化之法也。” 此即九天玄女娘娘,授黃帝《陰符經》天書三卷,上卷乃神仙煉丹抱一之術,說長生之法,中卷安邦定國,撫安民之法,下卷論戰伐之事。遁甲者,乃玄女之軍事韜略,法術神通。帝得之,而設壇造印、劍、令依次,戰蚩尤於逐鹿之野,而後厥勝。
黃帝獲得九天玄女給的河圖洛書和彩鳳銜來的太乙、六壬、遁甲之書,黃帝以此發明了指南車,逆轉了戰局,取得了勝利。於是黃帝令風后演繹天書,並最終演繹成三式之法:大六壬、太乙神數、奇門遁甲一千零八十局。太乙,主要用於佔測國家大事。奇門則運用於軍事。六壬管百姓家常。
後來傳到姜太公,他刪繁就簡,將一千零八十局簡化為七十二局,稱為“太公奇門遁”。扶持周朝王室穩固八百年基業的豐功偉績。姜子牙傳給黃石公,再由黃石公傳給張良,最終由張良將其精簡為現今的一十八局。
到了漢代,劉邦的謀臣張良又進一步簡化,成為十八局,即陰九遁、陽九遁。從而徹底地擊敗項羽,取得了豐功偉業。諸葛從隆中出山扶持漢室宗親劉備,輔助劉備完成三分天下的艱鉅大業,他的神機妙算,都來自於奇門遁甲術之術。運籌策帷帳之中,決勝千里之外。
其實《奇門遁甲》是以易經、八卦為基礎,結合星相曆法、天文地理、八門九星、陰陽五行、三奇六儀等要素的一門學問。
《奇門遁甲》自傳世以來,因其多秘密傳承或只被少數人高層謀士掌握,服務帝王將相,因而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。《奇門遁甲》與大六壬、太乙神數並稱三式。為中國神秘學中預測學的一個特有門類。乃利用洛書軌跡,九宮八卦以及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,來預測地理方向的優劣,進而規劃一個人的行程,最終達到對自己最有利的目的,為算命相術所兼用。
奇門遁甲學,是一門很廣泛的學術之一。其主要的作用是在軍事上的運用。但除了軍事的運用以外,它還總體上包括以下幾門學科:
1預測學。它可以預測天文、農桑、百姓家常等一切的事物。2風水學。
3四柱學。古人運用奇門學術來預測人的命運的總體情況。
4法術奇門。如法術奇門中的劃地成河、縮地術、剪紙成兵等,這些不過是障眼法而己。
《奇門遁甲》與河圖洛書
相傳三皇(伏羲、神農、黃帝)時代,有龍馬負圖出於孟津,馬高六尺四寸,長七尺二寸,龍首、馬身、獅尾、牛蹄、足生飛毛、脅生肉翅,背上毛莖迴旋,馬背上有如星點構成的圖案,稱之為河圖。
背上刻有一到十之黑白自然數,白點代表奇數為陽,黑點代表偶數為陰。一六居北在後,二七居南在前,三八居東在左,四九居西在右,五十居中。一共有五個方位,象徵陰陽五行。而各有兩數,象徵陰陽。因此河圖又稱陰陽二氣圖。伏羲聖人深悟河圖之真諦,而演出了神奇的八卦: 乾(天)、坤(地)、震(雷)、巽(風)、坎(水)、離(火)、艮(山)、兌(澤)。
八卦是《易經》的基本概念,可代表一切自然現象的動靜狀態,每個卦由三個爻組成。「卦」有「懸掛」的意思,也代表將各種現象的標示豎立起來以便於觀察。
八卦的項目組合,可代表各種自然現象或動態,分別為「天、地、水、火、雷、風、山、澤」,卦名則稱「乾、坤、坎、離、震、巽、艮、兌」。易經的八卦代表了古代中國的天文地理哲學等文化思想。若將八卦兩兩相重,形成六十四卦。
幾千年前的人類老祖宗,與天地合而為一。觀天象以定四時、節氣、方位、以及恆星、行星的周天運行,而有洛書、河圖,以此解說奧妙乾坤。洛書是由古人觀星象,的運行而畫。 河圖、洛書,是中國曆數的源始, 陰陽、五行的老祖宗,易經、八卦、占卜的根本。洛書九星圖是據 “北斗七星” 斗柄所指,從天體中找出在九個方位上最明亮的星為標誌,便於由斗柄在天上辨方定位。
中宮五星稱五帝座,乃北極帝星之座,為五行之首,居中央而臨御四方;五帝座下方為北極星,恆居北方,以此定位;北極對宮南方是天紀九星;正東方是河北三星;正西面是北斗(七公)七星;天紀之左是四輔四星;天紀之右是虎賁二星;北極之左是華蓋八星;北極之右是天廚六星。
河圖是古老的天文學,由觀星象,而知四面八方,四季變化,是古代辨方向與二十四節氣的主要工具。同時,古人由日中立竿測影,而知二十四節氣變化及時間。
姜太公渭水釣魚,離水三寸,八十遇文王。
封神榜裡說: 道教祖師鴻鈞道人,有三個高徒:太上老君、元始天尊、通天教主,分別創立了道教、闡教及截教。相傳姜子牙的師父是崑崙山玉虛宮闡教教主元始天尊。他的師兄是大名鼎鼎的崑崙十二仙 (如廣成子,黃龍真人, 太乙真人,赤精子,懼留孫,和雲中子)。姜子牙是個不成材的小道士,但學會了《奇門遁甲》這道術,並且融會貫通,加以改造,成為自己的軍事戰略思想。天下大運,商紂暴虐將亡,周室將興。因此元始天尊派他入世待時,以《奇門遁甲》之術,輔佐周文王,滅商興周。
姜太公(約 前1128-前1015,享年 113歲)下山之後,隱居於陝西的蟠溪峽。據説曾在磁泉邊以長杆、短線、直勾、離水三寸、背身的奇妙方式,在釣魚台釣大魚。因而有「姜太公釣魚,離水三寸,願者上鉤」之傳説。最後,姜太公八十遇文王,幫助西周擊敗了商紂,奠定大周八百年江山。
「奇」,「門」,「遁甲」
奇門遁甲以易經八卦為基礎,結合星相曆法、天文地理、八門九星、陰陽五行、三奇六儀等要素,是我國預測學中集大成者、是易經最高層次的預測學。奇門遁甲中將一切事物的成敗歸納為五大因素,即天時、地利、人和、神助,格局組合。
《奇門遁甲》,是由「奇」,「門」,「遁甲」,三個部分組成。以乙、丙、丁稱為三奇,以休、生、傷、杜、景、死、驚、開稱為八門,故名「奇門」。「遁」即隱藏。天干中「甲」最尊貴,它藏而不現,隱遁於「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」六儀之內。三奇、六儀分布九宮,而甲不獨占一宮,故名「遁甲」。